Medium暫停了一陣子。
撰寫Medium文章的主要用途是類似日記般的紀錄和整理自己,過去這將近一年的暫停,是否意味著生活很清晰想法很明確呢?似乎也沒有。生活的方向倒是越來越明確沒錯。這點是好的。
在確定拿到學校的offer後,訂了回台灣的機票,趁學校開學、暑假工作比較忙之前趕快回台灣放個小假。
雖說大學四年都住在台南官田,但一學期也就20週,且每學期大概有一半的周末人都在台北。這次來英國,不只是距離上真真切切的離開了家,時間上也是第一次這麼久沒有踏進家門、走在台灣悶熱潮濕的街道上騎樓裡。出發前就一直在想像和期待回家是什麼感受。(又來了,總是慣性的把一切都設想好,take the fun out of it.)
這次買的是華航的直飛班機。對於總是只選擇最便宜的機票組合的我來說,倒是新鮮事,但近期最便宜的台北機票(當然計入了打工度假簽證的優惠),居然是華航直飛。上次搭華航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,絕對是小時候和家人出遊時,至少有15年以上了?上次搭直飛的跨洲班機也不記得是何時了,或許從來沒有過,畢竟和家人一起進行跨洲旅行應該是20年前的事了,當時的大型商業客機技術和ETOPS規定應該還沒能讓台灣有直飛美國的班機?最接近的經驗應該是2016年時和一群樂手好友們去紐約看了兩週的演出了。當時搭國泰在香港轉機,香港至紐約這段是飛了十幾個鐘頭。
倫敦希斯洛機場,從我家坐Overground抵達Liverpool St. station後,直接搭著去年才開通的類捷運的火車路線Elizabeth Line,從倫敦東區直達機場,通勤上不算太麻煩。而在穿過機場的安檢海關大地遊戲後,垂直尾翼開著梅花的空中巴士A350–900班機的另一頭,就是台灣了。過去幾年裡來回歐洲幾次了,這是第一次覺得家這麼近。
這趟早在機票訂好沒多久,就幾乎把短短十天在台灣每天該吃些什麼、該見哪些朋友都安排好了,說是回來放假,其實也沒什麼休息到,每天的行程像在解任務似的,但心靈是富足的。
除了一踏出桃園機場的最後一道大門,破出冷氣牆,接觸到久違的悶熱潮濕空氣時的那種複雜感受外,大約前三天都在一種新奇且當時也不知道怎樣形容的感受中度過。
(嗯,這篇文章應該沒有想寫成台灣的遊記)
後來才想起來,啊,這感覺有點像大學畢業後每次回台南玩的感覺。一切都是熟悉的、還沒有忘記的,雖然有些建築和店家已經不同,但身體記憶都還在,要去哪裡買東西、哪裡坐車、哪裡走小路比較近哪裡要從幾號出口出來。唯一的差別是,一切都很慢。過去這些如反射動作般的反應,現在都要站在原地盯著手機想個半天才會慢慢憶起。
差不多就是三天,而這三天期間我的行程也都按照計畫的走著,而在第四天左右開始,一切都回來了。開始很熟悉的跨上共享機車、在熟悉的路口留意著總是會有車竄出的小巷、開始記得那些飲料要在哪間超商買。當我重新很流暢又自信的穿梭在台北吃東西見朋友時,英國的一切突然變得好模糊,在最後幾天甚至有種,一切都是一場夢,而我究竟有沒有去過英國的朦朧感。
其實我想記錄的就是這個了。不確定這篇文章要怎樣開始怎樣收尾,但這就是這次的新體驗。
回來英國的前兩天也是一樣的感覺(對,但是縮短成兩天)。抵達倫敦的隔天就回去上班了。除了放了近兩週假再回來上班,身體明顯不習慣之外,一切好像都既熟悉又陌生。雖然正在熱浪之中但對我來說仍感沁涼的倫敦空氣,有種冷硬的觸感,有種在質疑這個外國人為何會在這的威嚇感。而第三天後,一切都回來了。日常的工作、買菜煮飯、騎車通勤、假日散步,這時反而覺得回台灣的這十天,像一場夢一般。
之前有分享過,之前在台北的單車行的美國人同事曾聊到,覺得自己在地球上有那麼遙遠的兩個城市,都能有家的感受,是很棒的事。
我想,我還沒有到這個境界,但,開始有那麼一點感覺了。
1 Jul. 2023, 於Costa Coffee, Tottenham.